今年以来,住建部多次表示,安居是人民幸福的基点,安居才能乐业,将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住建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制度探索,包括研究建立房屋体检、养老、保险三项制度,研究建立城市设计管理制度等。
应该看到,房地产业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住房矛盾从总量短缺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人民群众对居住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房地产业进入发展新周期,住房需求回归居住品质,亟待房地产行业加快转型。
过去多年,房地产业普遍采取“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模式,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以满足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不过,这种传统模式导致房地产业金融化,重视开发速度而对居住品质重视不够。
数据显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22%。我国城市、镇、乡村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36.52平方米、42.29平方米、46.80平方米。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中后期、居民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人口增速的放缓,住房总需求空间会逐渐缩小,以往房地产业“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模式已不可持续。
目前,我国住房发展已进入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的发展时期,人民群众对住房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为此,全面提升居住品质和推进好质量、好环境、好服务的住房建设,成为房地产业向新模式转型的重要方面。
自中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至今,这一定位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房地产市场逐渐趋向理性发展,从数量扩张、追逐资产升值向提高产品质量、聚焦居住属性、改善人民居住条件的方向转变。
以近期住建部提出的房屋体检、养老、保险“三项制度”为例,“三项制度”就是要未雨绸缪,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定期对房屋进行体检、加强修缮,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同时,提升居住品质,让人民群众住得安心、舒心。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对住上好房子的需求逐渐增加。人民群众希望,居住品质不应只是简单的质量优良的建筑体,还应体现在优美便利的居住环境、耐久舒适的质量性能、完善便捷的配套设施、贴心周到的物业服务、文明和谐的公共空间等方面。对此,住建部也表示,以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目前,一些地方正积极探索提升居住品质的举措,以此来引领房地产业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比如,近日,山东省发布了《山东省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指导意见》,围绕“质量、功能、低碳、服务”四个方面,从政策标准、规划设计、施工建造、查验交付、物业运维等环节入手,提出具体要求。《意见》还强调高品质住宅要突出全生命周期管理,覆盖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交付使用和指导监督全过程。
对此,山东省还出台了一揽子支持政策。包括高品质住宅项目可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可按一定比例上浮;鼓励各市对开发企业配置高于现行标准规范建设的公共配套设施给予免计容奖励;采用精装修交付的商品住房,装修费用计入购房贷款基数,不计入缴纳公共部位维修资金基数……
可以预见,随着提升居住品质的试点进一步推开和支持政策的不断完善,今后,提升居住品质将是房地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有助于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向发展新模式平稳过渡。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公众号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