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惠民生、暖民心的关键环节。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两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聚焦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幼”设施建设,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发挥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尽快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全力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
政策介绍
试点工作自2022年10月开始,为期2年,围绕“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推进智能化服务、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四个方面展开。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方面。《通知》提出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适应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配套建设便利店、菜店、社区食堂、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对新建社区,要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集中布局、综合配建社区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对既有社区,可结合实际确定设施建设标准和形式,通过补建、购置、置换、租赁、改造等方式补齐短板。同时提出要统筹若干个完整社区构建活力街区,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
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方面。《通知》提出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建设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开辟健身休闲运动场所,同时做好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建设,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完善设施运行维护机制,确保设施完好、运行安全、供给稳定。
推进智能化服务方面。《通知》提出推进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智能家庭终端互联互通和融合应用。整合家政保洁、养老托育等社区到家服务,链接社区周边生活性服务业资源,建设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务圈。
健全社区治理机制方面。《通知》要求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社区协商机制,搭建沟通议事平台,推进设计师进社区,引导居民全程参与完整社区建设。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有效对接群众需求。培育社区文化,凝聚社区共识,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专家观点
《通知》印发后,受到社会普遍好评,点赞声不断。专家们这么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完善的社会保障等充满期待。通过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让老百姓住上满意的房子,生活在方便的社区,工作在美丽的城市,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两部门联合开展试点,推动建设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完整社区,符合新时代国家高质量发展与社区建设、基层治理的新要求,对于提升社区建设质量、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社区是为群众日常生活提供基本服务和设施的生活单元,是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服务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社区。
此次两部门共同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社区服务设施、宜居环境、智能化服务、治理机制四方面内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试点,因地制宜探索完整社区建设方法、创新建设模式、完善建设标准,以点带面提升完整社区覆盖率,增进民生福祉,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适老建筑实验室王羽:
《通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完整社区的理念深刻践行到更广泛的基层民众生活中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意义。老年人与儿童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做到既“适老”又“适幼”是关键,应充分利用服务设施解决老年人与儿童的“急难愁盼”。
比如困扰社区老年人及儿童的“吃饭难”的问题,部分城市结合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等,因地制宜建设社区老年食堂、社区老年助餐点、长者饭堂等设施,为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与儿童提供助餐服务,切实解决了老年人最关切的问题,形成了广受社区欢迎的“老幼食堂”。再如公共活动场地方面,各地按照2022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正在有序推动社区等不同层级和各类空间的适儿化改造,营造儿童友好成长环境,适当结合老年人与儿童的共性需求,经过创新的设计组织形式,可以一物多用,以不同时段、不同形式服务多个年龄段的人群,有效促进代际交流。